四川的“欺头”(魌头)是一种啥子东西,为啥子人人都爱吃

四川的“欺头”(魌头)是一种啥子东西,为啥子人人都爱吃

时间来到宋代,这时候傩祭活动渐渐融入人们生活,变成一种驱邪避灾、祈福纳吉的民俗活动。这时候傩祭活动普遍都是使用的面具来替代动物皮毛和头颅。而且此时还新增了一项仪式,在傩祭时会常用纸扎一个四目大鬼方相导于前,还用面粉或米饭之类捏成神兽鬼怪头颅模样的食品,一路抛撒,让众人拣食。

在明代郎英所著的《七修类稿·事物》中就有当时巴蜀地区关祭俗的记载: “蛮地以人头祭神,诸葛之征盂获,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,谓之蛮头,讹而为馒头也。”

后来这种传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。时至今日在川渝地区部分山区,当地民众在求神、驱邪、招魂和办丧事时,仍保留了抛撒绘着各种不同图案的面团的习惯。人们认为那些绘制着神兽鬼怪头颅的面团,和用以“惊驱疫疠之鬼”的面具作用是相同的,这就是“魌头”的发展衍化。

那么“吃欺头“这个词又是如何诞生的呢?

根据资料记载,大概在民国初期前后,当时举办丧事的人家仍然延续了用面粉捏成鬼头的模样,沿途抛洒的习俗。这时候有很多乞丐会跟随在送葬队伍后面,捡面团吃掉。在当时的资料记载中,这种行为就叫做“捡魌头”。后来随着语境的不断衍生,捡魌头逐渐变成了”占便宜,好处“的意思。

而由于误写和简写,”魌头“一词也经常被写作”欺头“或者”期头“。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,”欺头“这个写法就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写法,但却是缺乏根脚的。我个人认为,如果只是表达”魌头“含义的时候,采用古时候”魌头“的写法更为恰当,如果要表达”占便宜好处“的”吃欺头“、”占欺头“的话,采用”欺头“的写法更为合适,这种写法已经成为了人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,没有必要特意去追寻典籍里的正式写法。换个角度来说,其实”吃欺头“、”占欺头“已经独立成词,不必强行和”魌头“靠拢。

(前文标题和部分内容为了理解方便采用了”欺头“的写法,以下内容皆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写作,不再赘述)

“吃欺头“大概算得上川人的一种生活智慧。

长期以来,说起“吃欺头“都略带贬义。其实我觉得这倒是与贪小便宜无关,与好逸恶劳无关,与不劳而获无关,”吃欺头“算得上是川人在束手束脚时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经验。

晚上9点之后超市的面包熟食打折,全部都是买一送一。这时候如果你买到了,回家就可以炫耀自己吃到欺头了。

本来吃一顿饭要花38块钱,结果你领了一张优惠券减了8块钱,然后支付的时候又抵扣了3块钱,这时候你可以炫耀一下,自己吃欺头了。

那天路过一个倒闭处理家具的店铺,原来要几千块钱的一组沙发,这时候只要一百块钱就可以买到。搬回来擦一下还有九成新,这时候你也可以说自己捡到欺头了。

这些情况都算得上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“吃欺头“。不过“吃欺头“的度其实很难掌握,如果过了就是喜欢占便宜,如果经常吃欺头就是人们嘴里头的抠门。

举个例子来说,商场超市头有很多免费试吃的食物,如果吃两个尝味道算是吃欺头,如果一直守到那吃就是饿痨饿虾。有些馆子门口会放点小零食,如果抓一两个来吃就是吃欺头,如果连盘带零食一锅端了,那就是吃相难看了。

四川人是出了名好吃的,这一点在方言里面就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像年轻人耍朋友的时候喜欢干的事情是“啃兔脑壳”,办公室当领导有一个“贴心豆瓣”十分重要,职场里会“撒葱花儿”能上位,“吃宽面”也能升职。做人要学会“吃混糖锅盔”,也要学会拒绝“吃欺头”的。

前面说到,吃欺头其实还有很多兄弟姐妹。除了吃巴片、吃白食、吃干马尽,还有吃福息、吃宽面、吃安胎,也有吃老米饭,吃零供,吃闲茶等等。

这其中当数“吃巴片、吃白食、吃欺头”三兄弟最为惹人厌。“吃巴片”是自己没被邀请,却跟着被邀请人一起去蹭吃蹭喝,“吃白食”不仅是白吃白喝,还带有一些诈的意味在里面,相对而言“吃欺头”也就是喜欢占点小便宜。不过这“三个兄弟”沾到谁了都会惹人生厌。

你们身边有喜欢吃欺头的人吗?

【往期专题精选】

四川人嘴里的“黄师傅”到底是干啥的,为啥子不是张师傅,李师傅

在四川话里头啥子可以说,啥子不能说 | 四川话里的避讳与禁忌

四川话里头到底是咋个喊这些亲戚老表、三姑六婆的?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数据流

昆仑山在地图上的位置
365体育ios

昆仑山在地图上的位置

⌚ 07-09 👁️‍🗨️ 1464
天龙八部ol龙纹装备 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
365体育ios

天龙八部ol龙纹装备 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

⌚ 07-05 👁️‍🗨️ 5370
王者荣耀官方维护时间表及维护时长详解
365bet娱乐网址

王者荣耀官方维护时间表及维护时长详解

⌚ 07-06 👁️‍🗨️ 4787